找到相关内容364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江南名刹普光禅寺

    悉达多,释迦通常被称作“佛”、“佛陀”,意思是“觉悟者”、“知者”。中国民间称为“佛爷”。释迦还有一个称呼就是“如来佛”。“如来”的意思就是指“从如实(绝对真理)之道而来。”  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一个小国...

    佚名

    |普光禅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7353022305.html
  • 成中英:从“法”到“行”—中国佛学的发展与建立

    指永居于短暂名相中的、有依赖性的偏狭真理“俗谛”,和普遍性的绝对真理“真谛”,真谛指出所有的“法”都是空的。这个学说被看作是“八不”这一论证过程的结果,“八不”认为法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看成是对两端的确证,亦即二者都是短暂而空虚的?“中道”必定是理解“法”的一种方式,以至我们能够看到最终的真理并过上和谐的生活。问题是,我们怎样来解释以此为目的的“中道”,怎样解释我们对作为“中道”的“...

    佚名

    |世界佛教论坛|

    http://www.fjdh.cn/wumin/2009/03/10212837315.html
  • 思想论(八)

    。头脑通过纯粹抽象思维所把握的?绝对真理?也同时被打破。对于理性来说,纯粹理性抽象也同样会被打破,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纯粹理性抽象的积极意义是直接维持了刚刚产生出来的思想之存在,现在理性放弃...客观性;只要人们在从事思维,他们就不可能消除主观性,没有这种主观性就不可能发现并把握事物的性质和本质。人们总是用他们的思想来把握事物的性质和本质的,如果人们不进行思想,没有思想,人们就不可能把握真理。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4838208.html
  • 悖论趣话(一)

    达到10这个数目。他们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也与数有直接联系。他们把理性看作1,意见看作2,正义看作4,婚姻看作5,爱情看作8。由于他们把违反客观规律的这种信念当作绝对真理,因此,必然会造成悖论,而危机也...我们承认任何事物都在运动,但并不否认静止的存在。不过这种静止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相对的静止。例如,一个人坐在奔驰的火车里,相对于火车的空间位置来说,他是没有运动的。可是,请不要忘记,火车在急速地行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5338215.html
  • 真理的困惑

    的对象(简称真理对象)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时,如果是(在理想的意义上,也就是纯客观的意义上)将其归结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或以此为最后根据的客观事实,那么这就意味把真理建立在绝对可靠的基础之上的希望以及对真理加以验证的操作置于无限遥远的未来,因为这种具有终极性的客观实在是不可能在绝对的意义上为人类完全彻底认知的。如此,真理便只是与人所不完全理解或者说是与人信以为是的实在相符合而已,而实在本身...

    侯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40438308.html
  • 谈谈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

    、至美的开悟。若人能彻底通达缘起性空的绝对真理、人生宇宙的真实面貌,而在生活实践中不取不舍,真参实悟,达到言思道断、心行处灭的见性证真,这才是至极高尚、无与等伦的开悟。这种开悟是自觉觉他、成就无上佛果...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84038907.html
  • 太虚大师论佛教与哲学

    是属于思辨法的,故可谓为逻辑──论理学──之一种。   海格尔集了以上诸家思想辨法的大成,转到了所思所辨的另一方面。其取思想的矛盾发展为达到绝对的最高真理,固逼近柏拉图;而以犹可发见矛盾的存在,为未达绝对真理,於齐诺、苏格拉底、康德等暴露思辨的陷於予盾为不合理,意亦相通。然其转到另一方面的,则在其由「思想与实体一致」,进入於思想是客观的。把思想认为不是运行於内心的,而是所思想的事物内在理则,所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1638948.html
  • 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可见闻觉知”的因缘,并不穷尽所有因缘,所以在作抉择之时,不敢自诩所有的抉择都是“绝对真理”,而只能谦逊地承认:这是目前为止“相对最好”的选择。这种谦逊的态度,纵使不能保证其选择之绝对正确,却可减少...明真理;目的论则预设了“获取效益”的正当性——此中,效益主义(utilitarianism)依于“利他”之前提,设定了公众的“最大化效益”以为行为目标;利己主义(egoism)则归纳出“心理利己...

    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3839327.html
  • 浅谈阅藏次序

    通过“般若"对世俗真相之认识,方能把握绝对真理,达于觉悟解脱之境。为大乘佛教之基础理论,亦为诸部般若经之集大成者。  “般若部”   乃大藏经中最大部之经典,约占全部“经藏"三分之一;而《大般若经》即...

    不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0940182.html
  • “悟”与“思”:中西审美体验之比较

    出来。直到非欧几何、相对论、不完全定理的出现,人和自然的对立终于被明晰地认识到了,那就是被不明不白抛到世界上来的“此在”的荒谬感。人与自然的对立导致了“心物二元论”成为西方人看待和把握自然的绝对真理。...体验到人的本体存在,从而获得一种精神自由和审美境界,实际上就是一个内在的自我超越的过程,也是自反思维的最终完成。这与“思”在人之外设立一个绝对本体,从而主张外在的彼岸超越是根本不同的。  四  在审美...

    刘卉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4640696.html